新闻中心
互联网+,李克强的新工具
一直以“IT民工”自嘲的中国互联网人,最近扬眉吐气了一回。 2015年3月5日,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,提出国家要制定“互联网+”战略。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小米创始人雷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,当他听到总理的这个表态时,感到“特别振奋”。 总理的工作报告对“互联网+”战略描述得相对简单:国家要制定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推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,促进电子商务、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,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。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,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,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。
对于这些信息,雷军感到不解渴,他花了很长时间去搞清楚总理说的“互联网+”到底是什么,背后又意味着什么。 最大的资本是解决就业 雷军在国家发改委一份报告的名词解释中看到了具体内容,他用手机逐字逐句把这些内容发到了自己的新浪微博上:“互联网+”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,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,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,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,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。
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,目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,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巨大。为此,政府开出了很多药方,其中重要手段就是鼓励大众创业。从数据来看,过去一年虽然经济增长放缓,但就业增长迅猛,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。互联网对此功不可没,这是互联网行业能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的最大资本。 教育部主管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发布的《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》显示,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,微信带动直接就业人数是192万,间接就业人数815万,共计1007万人。 今年的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压力更大: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%左右,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。按照总理的说法,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、小微企业增多和经济体量增大,这个7%左右的速度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。
其中,互联网至少能对于小微企业的增加有直接拉动作用。早在2013年,马云参加总理的经济座谈会时,就跟总理说,阿里巴巴2万多人,拉动了1000万左右的就业。 互联网行业的整体体量也已经到了政府难以忽视的规模。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14年中国GDP的总量超过60万亿元。而阿里巴巴集团2014年全年平台上的交易额是2.3万亿元,跟福建、上海、北京和安徽当年的GDP总量差不多,是山西这一数据的一倍。马云就曾在内部说,阿里很幸运,国家给了“相当于一个省份那么大的经济体”让阿里人来管理。 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对南方周末记者预测,今天中国的GDP总量里,九成是传统企业贡献的,但未来四成的GDP将由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来完成。
自然而然,近几年来,互联网企业掌舵者们成为了决策层的座上宾。 马云、马化腾、雷军、刘强东和张朝阳等互联网行业大佬级人物,都先后参加过李克强总理这两年的经济座谈会。 座谈中有时候提的是行业遇到的具体问题,比如2014年7月那一次,马化腾直接跟总理反映了打车软件在一些地方被禁用,以及企业并购额在4亿元以上要经过商务部审批以至于影响企业发展等问题。据中新网报道,总理随即对相关部委负责人说:“你们认真了解一下,给我一个报告。”随后,总理又补充说,“我不是‘以言代法’,你们要认真调查研究,如果有问题一定要切实解决。”
那次座谈会雷军跟马化腾一起参加了。总理表扬说小米变成了大米,雷军提出要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,帮助传统行业转型。这一建议,马云以前在总理座谈会上提过;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和雷军、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彦宏,在过去几年里,也通过建议和提案呼吁过。 没想到,今年两会上就等来了“互联网+”。 2015年3月4日,北京,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进入人民大会堂前,剪刀手加自拍神器,引来众多媒体围观。